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地方特产

安徽霍山:茭白甜香,致富一方

2023-06-30 作者:蚂蚁生活网 【 字体:

走进霍山县单龙寺镇单龙寺村,只见连片的水田满眼翠绿,一派蓬勃的夏日气息。大婶们正忙着在一人多高的茭苗丛里采收成熟的茭白。

“今年两季茭白亩产可达3500公斤,按现在4元每公斤计算,每亩能挣14000元,去除人工成本和肥料等投入,每亩的收益至少也有8000元。”霍山品禾茭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宗平笑着说。

安徽霍山:茭白甜香,致富一方(图1)

“种茭白,能一举三得”

单龙寺镇深处大别山腹地,生态优良,水资源丰富,乌牛河、小溪河、童家河、扫帚河等河流贯穿全境。近年来,单龙寺镇充分发挥地方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,在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,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
2022年,单龙寺村两委结合本地特色,试种高山茭白。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,今年的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00余亩,扩大到了300多亩,同时还带动镇内迎水庵村和双龙村共同种植100多亩。眼下,双季茭白迎来了第一季采收,在武汉、南京、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商超供不应求。

“采收茭白要及时,发现有茭白生长达到采收标准就一定要及时采收上来,否则不但茭白变老不能上市,还会影响下茬茭白生长。所以种植茭白需要大量人工投入。”龚宗平说。

“400多亩茭田,每天的田间管理就需要20多人,采收季则需要40多人,男工每天150元,女工每天120元。附近的不少村民都不出门打工了,在我们茭白基地务工,收入不差,还能照顾家人。今年以来,我们已经发放村民务工工资近70万元。”龚宗平扳着手指头,算了一笔账。

“青壮人口大都外出务工,家里的田地指望留守老人和妇女耕种非常困难。村里就将这些田地流转过来,承包给大户种植茭白。这样既消除了田地撂荒现象,又解决了留守人员就业难题,还能相应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,一举三得。”单龙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、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江世清说。

安徽霍山:茭白甜香,致富一方(图2)

“种茭白,技术是关键”

为了提高茭白种植技术,单龙寺村专门从浙江请来了历任建、赵民权两位专家,一边示范种植,一边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。

“去年因为干旱、高温,主要还是技术不过关,我这100多亩茭田亩产只有700多公斤。缺水缺营养,茭白‘黑心’,很多成了卖不掉的次品,亏了30多万元。种茭种的就是技术,没有技术,再好的水源都不要种茭白。”想起去年的惨痛经历,龚宗平很是心痛。

经过两位专家手把手教学,龚宗平现在才懂得,种茭白首先要掌握施肥要领,什么时候施肥,施什么规格的肥,每亩施多少,都要有严格的标准。

“施肥要精准,每年2月第一次施肥主要施15-15-15尿素,每亩30斤,用来提苗;一周后再施复合肥,一个月要施4次肥,每次施肥都要根据不同地块,因地制宜,酌情施肥。以前我们哪知道种田还有这么多讲究。”老龚笑着说。

“早一天上市价钱也不一样。去年我们都是在端午后采收,今年我们就大大提前了。”龚宗平说,茭白生长过程中还须科学用药,才能保证茭白适时孕育出又白又胖纺锤形的肉质茎。

在龚宗平家的茭白加工厂里,十几名当地村民正在对刚采收的茭白按品相进行分类、分级、打包。

“茭白采摘的时间很有讲究,太早太晚都不好,三根一市斤是大小最适中的。如果采收迟了,根部颜色发青,就会影响品相和口感,成次等瓜了。如果根部切口出现黄色纤维点,也卖不上好价钱。”龚宗平现在也俨然成了茭白“土专家”。

安徽霍山:茭白甜香,致富一方(图3)

“种茭白,可多元发展”

“嘎嘎嘎——”随着一声召唤,该村种植大户汪明富家的茭白田里,几百只小鸭子争先恐后,场面甚是壮观。

“今年我放养了400只麻鸭,在这100多亩茭白田里养殖4个月左右,中秋节就可以出栏了。我们有真空包装机,麻鸭宰杀后打包销往省城和江浙等地。70元一公斤,你要是吃过就知道,这种生态养殖的鸭子,无论是汤汁还是肉质,味道绝对比圈养的速生鸭好得多。”汪明富说。

“今年,两位浙江专家牵线搭桥,我们把优等茭白通过冷链直销到江浙沪商超,剩下的做成不同口味的速食茭白,利用县里的电商平台‘霍货有名’在线上销售或者就近供应本地市场。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后,这些原生态的土特产深受外地游客喜欢呢!”汪明富拿出一瓶泡茭白介绍说。

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根本。单龙寺村目前共种植茭白400亩,年产量有望达80万公斤,实现产值320万元、利润140万元。2022年,该村村级集体收入37万余元,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,跻身全县经济强村之列。

“咱不能光种茭白。我们准备把产业链延伸一下,尝试茭田综合种养,养鱼、养虾、养鸭,增加单位面积产值;再引进一家食品加工企业,对茭白进行深加工。这样才能打造出立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格局,推动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多头并进。”江世清对村子的未来很是憧憬。(张金柱、陈波)

(责任编辑:孟君君)
阅读全文